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7794
文章正文 查看
《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实验方案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5122 更新时间:2011-9-17 20:16:27

《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实验方案

一、实验的背景

    目前新马国际学生来源广,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如果课堂教学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搞“一刀切”,则会导致严重后果。若要求过高,只顾少数尖子生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中、差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若总是片面地强调照顾差生,低要求低标准,又会抑制优秀生的发展。因此,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点,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得差生不差,优生更优。这就必然促使我们要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⑴强调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⑵按等量同速度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因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化学的心态也千差万别等现实情况,不利于因材施教;⑶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及时检测和反馈,难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及时调整;⑷缺乏对学生在学法上的指导,很难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变化的需要。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用单通道的结构表示,如图1所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用单通道的结构图表示,如图2所示。

      

 

 

 

 

 

 

 

 

       

 

 

这种教与学分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接受主体,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精神主体,创造主体,这样必然置学生于被动的主体地位,大大抑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课堂教学往往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确性,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学生的学习成了以模仿、训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维持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怀疑性和创造性不但得不到尊重和发展,而且被销蚀得越来越少,以致于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这不等于说传统教学模式一无是处,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很多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认为,教学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另搞一些花样,其目的是:在“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活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体的能动发展”,这个大前提下去逐步完善它,从而探求一条既能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又便于操作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

    ⑴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⑵改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营造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氛围。

    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⑷改变传统教学要求“一刀切”的做法,注意个性化发展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⑴课题界定

    所谓“探究式学习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⑵支撑性理论

    ①心理学依据

    a·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思维已开始具有辩证逻辑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从一般的原理、原则出发,运用理论分析和综合事实材料,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独立性,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能够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高中生这些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学生已具备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愿望。通过探究掌握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b·①高中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给予必要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教师或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把知识学活、把能力学实、把脑子学灵。而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原动力的学习方式,是教育“人本论”思想的体现,是强调内外因互动、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

    2.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高中化学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探究式学习方式将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3.实验操作要点

    ⑴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进行自我思考,对探究的内容编写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案。

    ⑵探究学习方案。可分成四个部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①提出问题   本阶段旨在激发引导,设置情境。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技能水平设计引导学生提出化学问题,并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述问题。

    ②猜想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旨在开拓思路、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由学生依据所提的化学问题设计好学生学习方案,如实验探索方案、指导阅读方案等,体现学生对方案的设计。

    ③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对猜想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对结果进行描述。发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④评估交流   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问题,发现新问题并吸取教训,改进探究方案,并和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估,体现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与相互提高。

    4.探究学习中的几点说明

     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处理,使之转换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实验,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究”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在其中应作为学生探究新知的引导者和同路人。

    ⑵体现启发性原则   教师要时刻注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为出发点,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手、眼、脑并用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⑶体现可接受性原则      

    5.实验观察指标

    ⑴学生能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化学学科知识竟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加强。观测的途径:学生课堂反映,参加相关活动情况,实验班选修化学志愿情况。

    ⑵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基本养成自学的习惯。观测途径: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信息给予题的测验成绩。

    ⑶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化学教材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化学观念和实验基础,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测途径:学生课堂表现,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即“三小”完成情况,测试成绩。

    6.实验的组织形式及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实验以实验班、对照班(暗设)为观测单位,采用有前测等组织设计形式。从高中一年级起分设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分组对照实验研究。

    7.实验步骤

    ⑴实验周期为20个月。

    2008320前完成课题设计及实验的有关准备工作。

    20083212009430进行对比教学研究。

    ⑷在每学期小结的基础上于20097月完成实验报告及鉴定、验收工作。

    8.课题实验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长:   邵玉斌       设计方案,理论、实验指导

   副组长:            组织实验,制定计划

  员:   司树喜       承担教学实验,教学研究

              陈士军       承担教学实验,制定计划,撰写小结

              杨学慧       承担教学实验,教学研究

              许先慧       制定计划,撰写小结,兼资料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