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8683
文章正文 查看
提高效率,打造学习力,为学生发展奠基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2933 更新时间:2015-4-29 16:44:57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教育教学

工作计划

 

以高考改革引领课程实施不断走向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水平、自主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收益终身的素养。

一、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为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建立保障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无用功,同时也为了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减少书写教案的时间,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对教案、课件的研究上来,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作新的要求。

1.关于集体备课流程。主备人提前一周备课,根据“20+20高效课堂不同课型的要求备课,设定学生学习目标,体现问题引领、范例演示、练习尝试、变式拓展等核心环节。要对应的环节作以下相关内容的分析:A.考点剖析。纵向深挖,横向联系,找到知识连接点,形成知识链。B.易错易混点辨别。比较相同、相近、相反、相通的知识,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C.方法点拨提纲。含解题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总结的方法、记录的方法、书面表达的方法、提取并整合信息的方法等。D.策略提示。不仅有点上的策略,也有面上的策略,指导学生“悟道”,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策略束。E.思维训练。对能力点或重要方法进行演绎与推理训练预案;发散与聚合思维训练,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预案。在每个环节有时间分配。精心选编立体式训练题。确保练习有明确的指向与目的性,涵盖基础训练题、中档题、高档题,覆盖每个考点的考察角度及呈现方式。有计划的对主打资料进行完善与调整。

主备人将共案写好后上传组内共享。所有成员对共案进行修改,修改的部分用蓝色字标出。主备人将大家对共案的修改意见(蓝色字体标出的部分)综合整理,对共案进行二次修正后,拿到备课会上讨论、定稿。

2.集体备课会要求。重点讨论重点强化策略、难点突破策略、点拨要点、配套练习及变式拓展习题选择、学生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等。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共案内容进行三次修改后,发到组内共享中。

3.二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共案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增补的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上传。二次备课只能在共案基础上修改,不能另起炉灶。

4.备课质量考评。学科主任根据教师在共案修改意见(蓝色字体)二次备课情况(红色字体)及集体备课时的发言情况,对组内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备课环节的考评。每周将所有教师(含主备人)集体备课的材料(含二次备课)打包上传教学大主任。教学大主任浏览各学科组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情况,做好记录,在年级教学会议上点评。学科大主任负责将每周各学科的集体备课资料上传教务处。教务处将个人备课情况列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和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5.高三各学科立足用好主打资料。共案的内容主要是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学生学习活动、对主打资料内容的深化理解、考点学习和运用策略提示、点拨提纲、变式拓展内容及练习设计等。教师二次备课主要体现在资料上。所有需要学生做的习题教师要在资料上先做,有关的策略提示、加深理解、点拨提纲等内容直接用红笔写在资料相应位置。上课之前拍成照片上传,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教师上课要持有共案和主打资料。

6.其他。1)教材、主打资料上已有的内容不准再录入共案和课件上,如确需可以用页码+序号标出。(2)二次备课电子稿在上课前上传,否则视为没有进行二次备课。(3)教师教案可以用电脑呈现,也可以打印后凭纸质稿上课(4)课件只能作为补充材料使用,不能代替共案,不能将课件作为唯一的共案,必须有完整教学过程的共案设计。(5)练习讲评课根据课型教学要求由主备人直接在试卷上备课,其他环节要求同上。有关变式拓展题可以用课件补充。

二、进一步提高练习有效性

1.确立课堂有效练习的基本原则。1)课堂是否高效在于学习目标达成度,而练习是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唯一途径。(2)讲是为了学,讲的好不如学的好,学的好必须练的好。(3)讲练结合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要做到即讲即练、边学边练、以练为主、以练促学。

2.完善课堂练习的实践操作。1)以学案为课堂练习载体。选题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入选练习分为三类,即基础题重在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学会运用,能力题重在熟练方法运用,拓展变式题重在变化。组题照应两个基本事实。一是高考考情。要将考点能级要求、重要考点的考查角度进入训练计划布点安排,不得遗漏;二是学情。以中等生的学习水平作为练习的尺度,重点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经过演绎推理后产生的再生性知识、解题习惯等。(2)练习组织科学合理。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与心理规律。即学即练,边学边练。间隔时间长就会遗忘,要“趁热打铁”。练习投放根据认知规律,先模仿、借鉴,再拓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每组练习之前说明要求,指导策略。谁来做,怎么做,在哪里做,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完成。(3)丰富反馈方式。课堂时间紧迫,需要用小快灵的方式将学生答题情况了解清楚,就要研究反馈途径,提高反馈效率。具体反馈方式有:教师巡查、学生板演、口头叙述、同桌交流、学习小组讨论、投影展示等。(4)找准问题。通过反馈迅速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方法选择失当;运算、书写错误等类型。教师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规范解答;帮助学生提炼解题方法和学科思想,提升解题能力;适当开阔思路,拓展视野。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5)现场纠偏。暴露思维。把一些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解答过程进行展示或让学生自己充分暴露自己原来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分析等方式,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辨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对比展示。对比展示练习中出现的正确的和错误的解题思路、方法。归纳提升。讲评时教师要指明矫正要点,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如属于前置知识的缺陷,还是思维失误;属于混淆概念还是答题技巧问题等。然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变式讲解,并以试题中的问题为中心将一类知识渗透其中,以“点”带“面”,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要狠抓典型试题,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及规律。(6)变式测试,拓展延伸。教师在集体补救之后,应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再次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测试题目要与矫正重点对应,试题的能级水平与原试题保持不变,试题难度不宜太大。测试完毕,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交换批阅,教师统计测试的目标达成情况,与形成性评价综合在一起,认定每个学生及全班的达成度。

三、进一步强化“中转优”工作

1.将中转优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新马的每一位教师“讲政治、顾大体、识大局”,通过中转优的平台,“撒大网、放长线、抓群鱼”,力推“水涨船高”,力戒“水落石出”。

2.中转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弯道超越,华丽转身的前提是持续积累。当知识占有量、有效题量和思维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迎来学生成绩的爆发点和上升期。过程中要反对急躁情绪和悲观论调,倡导持续跟进,一跟到底。

3.中转优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习习惯培养入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方法,培育学习信心,磨练意志品质等,从培养人的高度,向素质要分数。“得其大者而兼其小”。为分数而分数可能事倍功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倡导整体设计,谋划在前。

4.中转优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问题,同一类学生在心理、学科等方面也存在不同问题,因不同原因导致,需要我们真正地了解学生,找到个性问题。针对性是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反对大而化之,最后不了了之,倡导“一人一策”一包到底;反对面面俱到,倡导有所为有所不为。

5.中转优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一是班级科任老师之间的合作,合理分配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学科优势更优、短腿不短之间寻找平衡点;二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尽快形成时间(约定时间和随机时间)、空间(课前、课中、课后)、内容(作业面批、疑难解答、考后分析)、方式等方面的默契。反对单打独斗,倡导团队协作;反对教师主演,倡导学生主角。

定期召开中转优工作研讨会、推进会,专题研讨中转优策略。组织学科攻关,开展以中转优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中转优常规工作机制,加强中转优绩效考核。

四、进一步强化学习小组建设

1.任务管理。根据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的难度,学习小组可以有相同的任务,也可以有不同的任务。学案部分可以是共同的任务,也可以是有区别的任务;练习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学生认领任务。任务下达或选定后,由学习小组组织学习(独学、对学、群学三种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管理。每个阶段让小组确立学习目标,阶段结束后对照目标进行小结反思,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拟定措施。

3.行为管理。1)座位。根据班级人数集中安排小组成员座位,前后排坐或对面坐。如果前后排坐,要求走到在中间,两边各四排。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座位需要整体移动。(2)秩序。学习小组要有明确的纪律要求,一般由小组成员共同约定,形成文字稿,在班主任处备案。一旦出现秩序方面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对照约定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角色。根据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角色承担有明确的职责,除了在过程中不断对角色承担进行评价,一个月结束时要求每个人对照角色的职责述职,然后进行轮岗。(4)组内合作学习。具体形式有:讨论、讲解、答疑等。(5)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交课代表转交给课任老师。保证自主练习的质量,小组之间比练习状态,比参与人数,比任务完成的时间,比任务完成的质量。保证矫正的效率,通过小组内部自我矫正、相互矫正、同伴指导、组内讨论等完成矫正任务。

4.评价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积极评价。(1)即时评价。看小组成员投入程度、学习状态、秩序。(2)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小组进行评价。(3)目标评价。以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为依据,对小组进行评价。(4)课堂评价。根据“精彩展示”、“质疑对抗”的具体表现,对所有学习小组进行评价。(5)综合评价。定期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实施表彰奖励。

谨防几个误区。学习形式单一。由于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小组学习须有丰富的学习形式。实践中,许多小组学习就是讨论,显然没有学习、研究学习小组的功能、形式,对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不甚了解。角色分工不明。许多学习小组只有一名组长,小组成员没有分工;或有分工,但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小组运作不畅。课前预习的时间划分不明确。课前、课中、课后小组怎么学习,要求不清楚。班主任、教师还不知道怎么管理学习小组。小组发言人的观点不是小组集体的观点。小组缺乏全面展示的平台。评价的方式与手段单一,重个体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

五、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1.强化学科指导。1)找到学生学科薄弱点并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科基础薄弱采用题组训练的办法,学科基础缺漏采用切块训练的办法,缺什么补什么。文科类要通过强化记忆、增加阅读量等办法厚实基础。所有学科都要指导学生定期进行学习反思。(2)强化规范性训练。规范答题训练,要求步骤完整,条理清晰;规范表达训练,要求书面语言,逻辑清楚,观点鲜明。(3)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做每一道练习题,都要认真读题,找问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题目考查方向、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养成严谨细致的解题习惯。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确保不因计算、式子转换等低级失误而影响答案的正确性,平时练习不出错,考试才能有保障。明确做题过程中遇到难点进行探究的途径。具体途径有:读教材、看笔记、查资料、回忆这一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把握好答题顺序及时间。答题应先易后难,先做有把握的题,再做需要深入思考的题;思考难题的时间一般以这个题目分值的三分之一分钟为宜,如果在这个时间里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只能暂时放弃,做下一题。保持卷面整洁度。(4)针对不同学生提高个性化的指导策略,做到一人一策。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办法是作业面批。

2.加强习惯培养。1)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监督指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保证一日三餐都是正餐,课后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状态。(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记课堂笔记,每次考试后在试卷失误之处写考后反思,即使是平常练习也要注意答题规范,限时训练。(3)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养成“进一步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请教同学和老师;当问题有了答案后要“进一步思考”,自我诊断答题方向、逻辑顺序、完整性、简便程度等。考点复习尽量做到“深挖洞、广积粮”,透彻的理解每一个考点,熟悉每一个考点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挂下联、左冲右突”,打通所有知识联系的关节,形成知识链,提高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融会贯通的知识托举学科高度。

3.注重信心培育。1)分数调节。试卷较难时适度“防水”,某个题目较难时学生能有初步的思路就给高分,在试卷分析时对错误的部分给予假设分数等。(2)心理暗示。年级氛围营造时暗示,大考分析时暗示,设定目标时暗示,利用学生之间传话时暗示,个别交流时暗示,教师之间在学生面前交流时暗示,教师上课时无意识暗示等。(3)表扬激励。当学生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当着家长面时,与学生小范围交流时,学生做题有一个新颖想法时等,能及时给学生以真实的表扬与激励。(4)教师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问题开口设计小一点,台阶多一点,知识铺垫密集一点,指导策略具体一点。(5)学习的信心来自于做简单题,来自于解题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而又被老师及时抓住并积极评价,来自于教师的亲情呵护。

4.突出意志磨练。1)设计学习之内或之外的每天都做的固定动作,并监督学生高质量完成。如每天背诵5个单词、做10道填空题、背一首古诗词、读一篇美文等,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活动跑两圈且风雨无阻、做20个俯卧撑等。(2)监督、指导学生每天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最困难时的咬牙坚持。每渡过一个难关都与学生一起及时小结,将精神力量沉淀为心理素质,将学习方法转变成学习能力。

5.适度感情投入。1)建立亲情关系。了解学生基本状况。包括学习状况、家庭状况、朋友圈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主动靠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维护亲情关系。每周在适当时间作一次交流,时常问寒问暖,“小恩小惠”不断。(3)升华亲情关系。密切关注,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请客吃饭。小目标,小奖励。

以提高学生学习力为主线,带动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形成新的德育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动力;催生教师教学研究氛围的生长和专业化路径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优化“双线”管理机制效能,加速“理解力、执行力,主动性、创造性”管理文化的形成。

 

201483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