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7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76219
文章正文 查看
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3030 更新时间:2015-5-4 15:45:47

伏正园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今天“德育为首,教书育人”这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将不能真正到位。因此,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和必须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其次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及时性与形象性。教师要把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跨进了五彩缤纷的网络时代。人们把它叫做“E时代”。互联网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当无国界的信息共享给我们带来巨大方便与效益的时候,各种计算机犯罪也随之而来。要预防和制止各种计算机犯罪,除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约束机制进行打击外,我认为还要从源头抓起,即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我认为,在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教德育教育是重要途径。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以下就六个方面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从第一课做起,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从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模仿性、可塑性极强,因此,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电脑课时,就要宣布学校电脑室的管理制度: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这样机器人为损坏能找到具体的人;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出电脑室时,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一起扔到果皮箱里。

活中的实例讲计算机的作用,使学生知道电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爱”上电脑。在电脑布置上,做到机器摆放整齐,地板干净,让学生感觉到环境的舒适,从而产生自觉保持机房整洁的心理。

第二、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拉键盘抽屉不要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开机和关机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否则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并注意养成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的习惯等等。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要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的电脑。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提炼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退出所用启动的应用程序,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2)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知晓,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葫芦画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3)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不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使用移动存储器时首先要杀毒。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用途。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冲击波病毒、振荡波、CIH病毒……的情况介绍,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第四,贯彻网络文明工程,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义务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怎样对待浩如烟海的信息,吸取精华呢?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迫在眉捷。  

首先,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新生活。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如洪恩、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要积极参加他们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网络的“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另外,在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还要积极的取得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及时向家长介绍学生目前在网络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正在和将要采取的步骤和措施,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心态,走出单纯以防以堵为主的消极方式,和学校配合,主动出击,使正面的信息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网络道德建设方面的全面和积极的支持。  

第五、利用局域网,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网德。  

在信息社会里,为规范网上行为、减少计算机犯罪,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打算在中小学中开设计算机品德课,以从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该课程还未开设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品德的养成教育。  

在局域网中,一台工作站往往有十多个人共用。大家的文件都放在同一目录下,有时有的同学去打开别人的文件看,也有的同学去把别人的文件给修改了、甚至删除了。这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未经同意不准随便打开别人的文件,更不允许修改、删除别人的文件,要有好的品德。特别是讲到互联网知识时,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随便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内容,不能在网上乱发垃圾邮件,更不能利用计算机传播病毒进行犯罪行为等等。做到上网要讲网德,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第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新世纪,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集体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在网络教室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有趣味性和难度适宜的小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完成任务(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开展交流、讨论,在学习共同成长,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许多新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应继续探索和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主导思想。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