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18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594973
文章正文 查看
谈生物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3675 更新时间:2011-9-15 20:09:28

谈生物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丁幸华  211700

 

在日常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有学生、教师、教材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等因素。下面仅从我们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防止对策。

一、教学中忽略了以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前提,使学生难以对生物教学内容建立情感。

生物教学的过程并非是单纯的一种知识传授过程,它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智力发展和技能培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重视不够。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吸引力,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弃学心理,而成为学困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中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形成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能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无时无刻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谓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这个道理。

2、关心理解学生,平时通过课间或课外活动与学生接触,并在多方面关心理解学生,能促进师生情宜,促进情感迁移,使之对生物学科发生兴趣。

3、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讲课应努力做到,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环境”为智慧的源泉促进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创设一个富有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二、超越学生认知规律,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缺乏丰富感性材料的依托,未形成理解抽象概念或规律的情境,学生对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薄弱,而直观思维形象占相当比例,恰当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减缓知识抽象的坡度,使知识坡度与学生认知水平同步是很有必要的。

2、导入新课,铺垫知识,新课的导入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新课要注意前后照顾,承上启下,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有一定的知识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正向迁移,但如果抓不住知识的生长点和支撑点,学生就不能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熟知的事例中寻找联系造成新旧脱节,会给新知识的接受造成困难,形成部分学困生。

3、教学要求过高,使部分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凭教师自己的文化知识,素质要求,想当然地提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增加学习难度,挖掘教材深度,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上课如上“天书”,产生部分学困生。

三、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上课艺术,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1、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说教师教好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水平,现在我们要问:这一桶水是否够用?特别是知识爆炸的今天,这一桶水是“腐水”还是“活水”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充电”用先进的生物学知识来吸引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死气呆板,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习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足,形成部分学困生。

2、教师的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一节课要有张有驰,教师要能放能收,既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生,又要兼顾到学习尖子生,忽视任何一面都易导致成绩的下降。

3、上课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技能的重要因素,同样是一堂课,一节内容,一个班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接受水平也就不一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上课风格,上课艺术不同,这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基本功,一堂好的课,就像一幕好的电视剧,学生过目难忘,过耳难忘,有可能终身难忘,这就是艺术的效果,如果一节课上的枯燥无味,则学生就会昏昏欲睡,还谈何教学质量,势必形成大量学困生。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讨,从最高限度去防止学困生的形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八年三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