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文章总数:1222
  • 共有栏目:103
  • 大栏目数:19
  • 子栏目数:84
  • 校园图片:8
  • 本站已被浏览:6611714
文章正文 查看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塑造教师的师德
新马首页 来源:NCIC 作者:NCIC 关注:4565 更新时间:2015-4-28 15:27:16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周阳阳

【摘要】

古往今来对于师德的定义不断的在进行着更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赋予着师德不同层次上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给予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描述教师的知识渊博,也给予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师德素质底线。然而教育教学不单单只是负责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在于对于学生身心、品行的塑造,如果某个人言语品行上出现差错,我们常归结为“教之过也“。由此可见师德在对于学生的品行教育上具有何其重要的地位。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更赋予了我们许多新的内容。

【关键词】师德   心灵沟通   专业素养   心理负荷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看似已经过时的一句话却是又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意义。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拥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乌申斯基也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对一个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作为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言行必须高度自律,特别要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还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作为教师这种职业,我们除了要拥有专业的职业训练和渊博的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有职业道德,其中拥有一份真挚的爱心是我们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

从学生角度来讲,交流的最美方式莫过于与老师心灵的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听其言、信其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因为他们基本都处于青春期,正处在一个想要展现个性、表彰自我的阶段;有着一定独立的思考空间,对生活也有着一些自己的憧憬。当然,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存在着固有的思想偏执和叛逆。所以针对于他们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征。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注重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让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他们的朋友,在他们不高兴或者有什么心情问题的时候,做一个聆听者。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推诿。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最可信的朋友。

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作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体会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做人之道。大受学生欢迎。二是通过聊家常式的谈心,让学生的心灵向敞开,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如男生的单相思等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并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督促的方法也要讲究艺术。如当前高中生中存在着早恋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但我处理的方式是:不堵而导。因为在和学生的接触谈心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的早恋更多的是出于尝试,寻找刺激,出于虚荣等。交往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是其特征。其实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异性的好感非常正常,教师不能在男女学生的频繁接触中轻易去判断是谈恋爱,而应与学生细细分析早恋利弊,争取减少对学业的影响,尽力完善人格。处在萌芽阶段状态的就“掐死”为好,不能断交就加以节制,认识清楚就避免接触,一般我都和学生共同探讨,少告诉家长,不对外宣扬,尽力和平解决。因此,给予关注,给予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是解决学生棘手问题的最佳途径。

然而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仅仅只是依靠与学生谈心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他们的引领者我们的知识渊博与否、教学能力如何是牵引着他们的生命线。所以发展自身,增强自身是塑造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在我们教师这一行业中是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我们需要在教书的同时不断地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不仅仅要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还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更新,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自己的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畅游在知识海洋中时也能了解到自己所学习了解的一切都与自己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不至于让学生成为“读死书,死读书”这样一种狭隘的学习者。

当然作为教师,我认为不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以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良好的个人修养比如如干净整洁、礼貌待人、谦虚谨慎、言行一致、虚怀若谷,守时守信等等,增强自己感染力的同时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学习生活角度来讲,我们同样需要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评,在批评中有表扬。“爱”并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纵容和放弃,而是要将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会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会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相反对于差生我们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对于优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仁爱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古语又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由此可见,注意师德的艺术化是一门大学问,做为教师,我们的师德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学生怎样成人、成才。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抽象的汉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仁爱、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会面临着不同方面的心理负荷。比如说:

1.升学负荷。千千万万的学生都要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在家里,少不了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在学校,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频繁的考试,生活紧张而单调。

2.就业负荷。这在高三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假如毕业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就业?干什么工作等,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

3.情感负荷。包括来自父母及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影响。做父母的对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无自立的空间;过分的“爱”使得他们无法承受。在男女同学之间,有部分学生已产生结识异性朋友的朦陇意识,然而,这种“意识”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理解以及社会的承认,对此,他们也常常焦躁不安。

4.社会负荷。目前,社会变革很快,学生反应敏感,他们渴望通过教育来解决与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中学教育一时又很难满足这一需求。由此,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反感,不愿意读书。

5.寻找自己的负荷。一部分高中生希望走出家庭、学校,去闯荡社会,试试自己的本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大多数成年人不理睬,也不理解他们这种要求,总把他们当作孩子看待,从而引起学生抱怨。

6,交际需求的负荷。社会上人情风也会对高中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模仿大人进行交际,有的也抽烟、搓麻将、下馆子、过生日。然而,由于无经济来源,只好编造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

心理学家对高中生心理负荷的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只对那些智力高、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起积极作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会起消极作用。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去减轻或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新时期下对于我们师德做一个新的诠释。那么如何才能去很好的调节学生的心理负荷呢?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负荷,目前,高中生的心理负荷普遍超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适度的心理负荷对高中生来说则是一个激励因素。因此,调节高中生心理负荷的原则应是:减轻过重的心理负荷,为高中生创立适度的心理负荷。其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社会有这么一种倾向,认为高中生只有进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学才是人才,这给高中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消除“学生=读书”的意识。传统的观念是,学生天生就是读书,上大学就是高中生的全部追求。这种观念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是很深的。无疑,读书在高中生中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社会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消除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不良环境,为高中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目前,各种书刊、杂志、录音、网络及录像等对高中生影响很大,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会过度的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幻,沉迷于小说人物中的行为,将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寻觅的内容转而在网络世界中寻求他们所需要的刺激与宣泄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要为高中生提供健康的文艺作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不可放任自流。当然,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积极地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品质的客观表现,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确定正确的“志向水平”。2.丰富、端正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他们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心理负荷的产生往往与缺乏一定的情绪体验有密切关系。例如,感情负荷就是由于高中生没有类似情绪体验,适应不了而产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端正、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个民族是由一个个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个体的道德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是教师。所以,加强师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适应新环境推动自身发展以及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急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受物质利益的驱动,教师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直接冲击着教师的思想信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赋予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以新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来磨砺教师的意志,来进一步形成、凝练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学校的追求和目标。师德师风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的公认。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学校一定要站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胡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希望广大教师秉持严格的师道,自尊自励,刻苦钻研,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要坚守崇高的师德。每一位教师都要有当好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练就高超的师艺,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论语·子路》

[2]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 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NCI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北路18号 | 邮编:211700

苏ICP备10097129号-1 | 技术支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信息中心